?
紅外熱像儀是使用紅外檢測器和光學成像物鏡來接收被測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分布圖,并將其反射到紅外檢測器的光敏元件上,從而獲得紅外熱像。該熱像與物體表面上的熱分布場相對應。用外行的話說,紅外熱像儀將物體發出的不可見紅外能量轉換成可見熱像。熱圖像頂部的不同顏色表示被測對象的不同溫度。
當今的熱像儀已廣泛用于許多領域,例如電力,消防,石化和醫療領域。紅外熱像儀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常用產品包括高德智感紅外熱像儀。紅外熱像儀已經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紅外熱像儀的歷程。
紅外熱像儀的由來
公元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克塞爾(Huxel)發現了紅外,這導致了紅外技術的應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逐漸掌握了紅外技術的德國人已經能夠使用紅外技術來開發紅外通信設備。該設備的誕生為紅外技術的未來發展鋪平了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家美國公司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探索紅外技術。經過近一年的探索,他們開發了第一代成像設備。該設備專用于軍事用途。該設備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光學器件對被測目標進行紅外掃描,并將紅外輻射信號傳輸到光子檢測器。接收到的信號由一系列儀器處理,以形成圖像信號。這種原始形式是一種非實時的自動溫度分布記錄儀。
紅外熱像儀的發展
在接下來的1950年代的開發過程中,一個用于高速掃描和實時顯示目標熱圖像的系統逐漸出現。六十年代初,一家瑞典公司推出了第二代成像設備。這種設備基于具有測試溫度新功能的第一代設備。當時稱為紅外熱像儀,此名稱一直使用到現在。瑞典當時開發的產品在當時也僅限于軍事用途,并且被保密。由于用于軍事用途,其研發經費由國家承擔。由于當時的應用很少,因此該儀器的成本非常高。為了將來能夠將這種紅外熱像儀應用于民用領域,將降低熱像儀的生產成本。六十年代中期,同一家瑞典公司開發了專門用于工業的成像系統。由于成像系統的便攜性差,因此儀器在不斷改進。 1986年開發的紅外熱像儀的功能,準確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顯著提高。在1990年代中期,美國FSI公司開發了第一臺新型紅外熱像儀,該攝像頭已從軍事技術轉變為民用用途,并實現了商業化。該技術比以前的軍事技術更先進。
高德TA系列 前串式紅外熱像儀 夜視儀
紅外熱像儀的現狀
自2000年以來,使用多個探測器的FPA技術的發展不斷加快。長波熱像儀用于檢測8μm至15μm波長范圍內的紅外能量。微米(μm)是一個長度測量單位,等于1毫米(0.001米)的千分之一。中波熱像儀用于檢測2.5μm至6μm波長范圍內的紅外能量。長波和中波熱成像系統均提供全面的輻射型號,圖像融合度和熱靈敏度通常為0.03SDgrC(0.054SDgrF)或更低。
這些系統的成本在過去十年間降低了十倍以上,但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用于圖像處理的計算機軟件的應用也有了顯著的發展。現在,幾乎所有商業類型的紅外系統均使用軟件來協助分析和撰寫報告。報告可快速生成并在互聯網上以電子形式發,或以一種常見格式(例如PDF)保存,而且還可以刻錄在多種數字存儲設備上。